南宫·NG28(中国官网)-做可持续的未来网站

关闭
中国智造超级工程来了
作者:小编 日期:2025-07-27 点击数: 

  

中国智造超级工程来了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7月19日上午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程主要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投资约1.2万亿元。工程电力以外送消纳为主,兼顾西藏本地自用需求。

  之所以说它是“超级”,因为这项工程的投资金额之巨、施工难度之高、耗时之久、影响之广,都将创下历史纪录。

  它的总投资额是1.2万亿,项目建设周期为10年。相当于可以建成5个三峡大坝、4个川藏铁路、10个港珠澳大桥,堪称史上规模最大的超级工程。之所以需要这样的资金量和施工周期,因为它的施工难度极大、要求的技术极高。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将采用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建设,我们可以参考已建成的金沙江支流雅垄江水电站,来进行了解——这条河流同样属于高山峡谷型河流,也有一个大河湾,年均径流量378亿立方米,落差300多米。其中的锦屏二级水电站利用雅砻江截弯取直开挖了引水隧洞,平均长约16.6公里,开挖洞径12米,工期8年多,总投资222.5亿元。

  相较之下,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位置,上河道年径流量约600亿立方米,比雅砻江大得多;下方河道落差2000米以上,是雅砻江大河湾落差的7倍,施工难度和工程量可想而知。

  雅鲁藏布江处于世界屋脊之上,高海拔地区的施工本就不易。更重要的是,这里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前沿,不仅地震频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更是家常便饭。加上大拐弯所处的墨脱县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2013年墨脱公路建成后,一年只能通车4个月,后来又修了一条隧道,这才把通行时间增加到9个月,到现在还经常因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断路。冬季大雪封山,夏季大峡谷雨量大,天气多变,很大一部分时间不适合施工。

  所以说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困难的超级工程,一点都不为过。既然地质条件这么恶劣,工程难度这么大,我们为什么仍要建设这个水电工程呢?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近些年来,我国西部水电工程几乎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开工、建设、完成并网发电。

  理论上,电能是清洁能源,所以大力发展电能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但矛盾的是,我国的能源结构是富煤、缺油、少气,中国的电力生产约57%依靠煤炭发电,是世界煤炭使用第一大国。

  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南宫28官方网站经过多年努力,已形成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完整电力体系。这其中,水力发电占比不断增加,约17%,是中国第二大电力来源。这得力于近年来的西部水电大开发。

  雅鲁藏布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水能蕴藏量约等于中国水能总藏量的1/6,河流之中仅次于长江。也因此,水电工程建成后的发电量十分可观,据估算,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建成后的年发电量可达3000亿千瓦时,约是三峡发电量的3倍,可满足3亿人的用电需求。同时,建成后预计每年能够实现减排3亿吨二氧化碳,南宫28官方网站相当于替代9000万吨标煤,占全国2035年清洁能源目标的十分之一,足以成为全球碳中和的中国支点。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将给我国带来划时代的能源革新,进而改写国家能源版图,保证我国能源安全。

  通过特高压直流,雅鲁藏布江水电群生产的电力在0.005秒内即可跨越3000公里直送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地区,“西电东送”利用率将首次突破90%。在国际油气价格持续高位震荡的当下,这条“绿色大动脉”能使我国一次能源自给率提高3个百分点,战略缓冲能力显著增强。从国际影响力来说,甚至有可能成为亚洲未来的能源心脏。

  既然有这么多的好处,那为什么不早点开发?实际上,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就瞄准了雅鲁藏布江的水力资源。

  1982年,水电部考察队抵达墨脱考查区,研究了裁弯取直引水开发等三种可能的开发方案,项目定名为墨脱水电站;2003年,国家发改委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首次提及雅鲁藏布江水能开发,将其列为“远期战略储备项目”;2014年,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启动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段的实地勘测;2021年,“实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正式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

  之所以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考查、论证及筹备过程,究其原因还是建设难度太大。如今,我国的水电基建技术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进步,完成从易到难各等级水电站的建设后,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的开工时机成熟了。

  从新中国第一座自己设计、自制设备、自行施工的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建成以来,到三峡水电站的建成,再到“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百万千瓦机组,实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重大突破”的白鹤滩水电站,我国的水电基建水平已经站在世界最前列方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建设奇迹。

  无论是墨脱特殊的地质结构,还是水电站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盾构机是绕不过去的工程机械,而这一项又恰是我国的优势技术。

  盾构机被称为“机械制造皇冠上的明珠”,因其构造精细、系统复杂,所以盾构机的生产制造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工程建设的水平。以前,我们国家只能依靠进口,但进口一台盾构机需要花费上亿元,连维修都要支付高额费用请外国专家。为了解决处处受制于人的处境,2001年,国家将土压平衡盾构关键技术研制项目列入了“863计划”;2008年,经过中国工匠7年攻坚克难,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盾构机“中国中铁1号”诞生;2012年,中国盾构机走出国门,从此一发不可收。十多年过去,中国的盾构机技术在全球占据了主导地位,出口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

  水电站建成发电后,涉及的另一个技术就是特高压传输。绝大部分电需要输送到东部用电大省,长距离输电唯一办法就是特高压传输,这也是我国的领先技术之一。

  一系列的技术成熟才有了今天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的开工建设。而在建设过程中,还将面临一系列的重大挑战,也将运用到一系列智能技术:50公里河段内集中了2000多米落差,需要浇筑全球最高混凝土坝;5G+无人机群远程浇筑系统;AI驱动的“数字孪生流域”,实时推演地震—洪水—泥沙耦合风险……

  一位水电专家这样评价: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是人类基建史上的极限挑战。我们不仅要驯服一条狂野的大江,更要在世界屋脊的脆弱生态与地质活动中寻找平衡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