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産業加速轉型與氣候變化壓力加劇的背景下,2025年7月19日,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簡稱“雅下水電工程”)在西藏林芝正式開工。項目開建正當其時,彰顯中國堅定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戰略定力,將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夯實高品質發展的能源底座。能源安全是國家戰略的核心要素之一。雖然2025年中國煤電佔總發電裝機容量比重已降至34.9%,但煤電仍承擔約70%的峰值保供任務。而水電作為穩定可調的清潔能源,在中國可再生能源結構中佔比仍顯不足,南宫28增速亦落後於風電和光伏發電。截至2025年3月底,中國水電裝機累計達到4.38億千瓦,佔可再生能源總裝機量的22.2%,低於風電的27.1%和光伏發電的48.7%。雅下水電裝機容量預計為6000萬千瓦至8100萬千瓦,年發電量達3000億千瓦時,相當於三峽電站的三倍。按照這一計算結果,建成後的雅下水電工程相當於替代現有煤電裝機的5.1%至6.9%。在促進中國能源低碳發展的同時,工程將有利於增強電網韌性,提高高峰期電力供應能力,保障中國能源安全。
推動加快實現雙碳目標。眾所週知,水電是低碳能源。數據顯示,水電單位碳排放因子僅為0.01kgCO/kWh,不足煤電的百分之一。按照二氧化碳減排量計算,雅下工程投入使用後,預計年減排量可達2020年全國排放總量的18%至24%,相當於替代1.4億千瓦至1.8億千瓦的煤電裝機,將有力推動中國加快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雅下項目將提高電網靈活性,增強風光等新能源消納能力,有助於西部地區加快建成多能互補的一體化清潔能源基地。同時,項目有望為印度、孟加拉國、緬甸等南亞國家提供清潔電力,解決這些國家的電力可及性問題,並助力南亞區域低碳轉型,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貢獻。
服務“東數西算”戰略落地。隨著人工智慧大模型的快速發展和算力需求急劇增加,數字經濟對穩定可靠的綠色電力供應提出更高要求。過去7年,中國在用算力中心標準機架數年均複合增長率約23%,電力資源供需缺口持續擴大,並呈現“東密西疏”格局。為此,中國政府高瞻遠矚地提出“東數西算”戰略佈局。雅下工程輸送的穩定、可持續的綠色電力,將為今後西部算力中心建設和“東數西算”戰略的實現提供堅實的電力支撐。按現代數據中心能耗標準測算,該項目建成後,年發電量足以支援超過2億次大型AI模型訓練和查詢,有力支撐中國數字經濟低碳高效發展。
構築區域綠色增長新引擎。雅下工程預計總投資約1.2萬億元,帶動設備採購、基建施工、輸配電系統等上下游産業鏈産值有望超過3萬億元。近年來,西藏經濟增速位居全國前列,但每人平均收入與GDP均低於全國平均水準。建成後,雅下工程的外送電力每年可為西藏帶來200億元以上財政收入,約佔區財政收入三分之一,對西藏經濟的支撐作用明顯。據水利部此前介紹,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資1000億元,可以帶動GDP增長0.15個百分點和新增就業崗位49萬個。照此計算,雅下工程將有望帶動西藏GDP增長1.8%,新增就業崗位超過百萬個,必將有力推動西藏經濟發展,逐步縮小與發達省份的差距。此外,水電開發將同步增強西藏與周邊地區聯通水準,為西部區域融合發展注入新動能。
總之,作為國家綠色低碳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雅下水電工程的開工,標誌著中國在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方面又邁出堅實步伐。項目建成後,南宫28將成為推動綠色轉型、促進高品質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作者係北京科技大學礦業與鋼鐵行業中外交流研究院副教授、研究員)
版權所有©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電子郵件:話:86-10-88828000京ICP證040089號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