瀜矿科技的钢渣碳捕集技术入选上海绿色目录,标志着工业固废资源化与碳减排协同技术取得重要突破。结合搜索结果中同类技术进展,其核心价值与应用前景可从以下维度解析:
该技术将钢铁厂钢渣、粉煤灰等固废与工业尾气中的CO₂(浓度≥10%)在常温低压下反应,生成高强度固碳建材(如固碳石)。与传统CCUS需高纯度CO₂(>90%)不同,其直接利用低浓度烟气,省去高能耗提纯环节,大幅降低成本。
:制成的固碳石替代水泥基建材,间接减少水泥生产碳排放(水泥行业占全球碳排放8%)7。
案例:京韵泰博同类技术已建成万吨级示范项目,年处理钢渣16万吨、减碳6万吨,产出400万㎡高价值建材7。
中国钢产量占全球54%,每吨钢渣排放约2吨CO₂。该技术将钢渣从环境负担转化为“碳汇资源”,助力钢铁巨头实现零废钢厂目标。
兼容电力、水泥、有色金属等行业的固废(粉煤灰、电石渣)和尾气,形成“固废-碳捕集-绿色建材”产业链7。
上海绿色目录入选将推动技术纳入碳交易体系,参考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对CCUS项目的金融支持6,企业可获得碳减排信贷、绿色债券等融资工具倾斜。
对策:参考中国海油CCUS项目的“分层注气+智能监测”工艺3,优化反应控制流程。
需加快制定碳矿化建材国家标准,借鉴能源局《二氧化碳驱油田安全规范》等行业标准6。
三者共同构成覆盖能源、工业、建材的减碳网络,推动中国2030年碳达峰目标6。
瀜矿技术的突破印证了CCUS从“成本中心”向“价值创造”的转变。随着更多工业示范项目落地(如山东万吨级基地7),钢渣捕碳或将成为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标杆解决方案。
该技术将钢铁厂钢渣、粉煤灰等固废与工业尾气中的CO₂(浓度≥10%)在常温低压下反应,生成高强度固碳建材(如固碳石)。南宫28下载与传统CCUS需高纯度CO₂(>90%)不同,其直接利用低浓度烟气,省去高能耗提纯环节,大幅降低成本。瀜矿科技的钢渣碳捕集技术入选上海绿色目录,标志着工业固废资源化与碳减排协同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8月15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上海市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目录及示范工程清单(2025年版)》,瀜矿科技“基于工业固度高附加值利用的二氧化碳矿化技术”成功入选清单,获评节能降碳产业的先进技术。
瀜矿该项技术通过将钢渣、铁渣、粉煤灰、电石渣等工业固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固碳微粉(GOSCM®)和轻质碳酸钙(GOCARB®),同步实现“降碳减排”和“固废资源化利用”双重目标。
在技术工艺上,瀜矿实现了在常温低压环境下的高效二氧化碳矿化反应,反应全程无强酸强碱,且水完全循环使用;在产业契合度上,该技术可直接利用各类高碳行业排放烟气,产出的高附加值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建材等下游领域;在市场成熟度上,瀜矿率先设计并投运了该领域首台套10万吨级产业化示范项目。
瀜矿该项技术及产业化成果先后斩获2024国家发改委《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一批)》、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绿色创新类别优胜奖、2025全球百强清洁技术公司等各项殊荣。此次上海市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目录的遴选,旨在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其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瀜矿“基于工业固废高附加值利用的二氧化碳矿化技术”成功入选,代表着公司在CCUS与材料循环方面的技术领先性和产业化潜力。
在绿色低碳发展的背景下,高碳行业的减排与转型迫在眉睫。瀜矿技术通过二氧化碳矿化与工业固废资源化,不仅减少传统材料生产中的碳排放,还将废弃物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功能性材料。通过大规模推广,可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无废城市目标提供可靠支撑,同时,配套开发的环保建材、塑料及橡胶产品,将绿色低碳理念延伸至终端消费领域,实现全产业链的减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