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近日以17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一项看似荒谬的服务:掩埋人类粪便、动物粪便和污水。这项看似“买粪”的行为,实则是微软为应对其人工智能业务快速扩张所造成的碳排放而采取的措施。这背后隐藏着一个与碳减排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高科技商业模式。
微软正在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其Copilot、必应AI搜索以及OpenAI的ChatGPT等服务都依赖于庞大的计算能力。为了支持这些AI模型的训练,微软的数据中心消耗了大量的电力。例如,训练GPT-4可能消耗5000万至6000万千瓦时的电力,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3000多辆汽车一年的排放量。此外,AI模型每年运行所产生的碳排放可能需要大面积的森林才能抵消。
面对日益增长的碳排放,微软早在2020年就提出了实现“碳负排放”的目标。然而,现实情况是,自从AI业务兴起以来,微软的碳排放量不降反升,增加了23.4%。为了实现其减排目标,微软决定通过购买碳信用额度来抵消其排放。
微软与一家名为Vaulted Deep的生物技术公司合作,该公司专门将各种有机废物转化为“生物质浆料”,并将其注入地下1500米深的岩层中。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和甲烷在废物于地表分解时释放出来。根据合同,Vaulted Deep将帮助微软处理4900万吨碳当量,预计耗资17亿美元。
微软的举动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环境尝试,南宫28还与美国的税收制度有关。根据45Q政策,捕获和储存二氧化碳的公司可以获得每吨高达85美元的税收抵免。此外,提高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评分可以使公司在资本市场中受益,吸引更多投资。
然而,这种通过购买碳信用额度来抵消排放的方法受到了某些环保组织的质疑。他们认为,有效的碳减排应该从源头抓起,而不是为外部项目买单。目前,随着AI技术的发展,科技巨头们纷纷加入“碳减排竞赛”,承诺到2030年或2040年实现净零排放。微软“买粪”的行为实际上反映了整个AI行业所面临的碳减排挑战。
补充背景:微软的Azure云服务是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平台之一,为AI模型的训练和部署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设施。(信息来源:微软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