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NG28(中国官网)-做可持续的未来网站

关闭
三一重能廖旭东:基于科学的减排目标成常态风电范围3难界定
作者:小编 日期:2025-07-30 点击数: 

  

三一重能廖旭东:基于科学的减排目标成常态风电范围3难界定

  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设置清晰的目标,但目标的制定也需要审慎,基于科学的碳减排目标正逐渐成为商业常态。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非化石能源发电新增装机成为新增主体,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在新增装机总容量中占比高达82.6%。

  随着“双碳”目标深入推进,风电设备制造也面临可持续发展挑战。例如,产能扩张与碳排放产生矛盾,风机的全生命周期碳管理存在边界模糊、供应链数据缺失等痛点,海外市场更因严苛的绿色贸易政策抬高了准入门槛。如今,有越来越多的风电企业通过建立ESG委员会在内的可持续发展治理架构,自上而下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日前,三一重能副总经理、ESG领导小组负责人廖旭东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他表示,公司正在通过实施“绿电双轨制”、研发新技术等方式减少自身碳排放。随着供应链合规等成为国际市场的“入场券”,风电企业必须因势而动,将碳减排、绿色制造、供应链责任等纳入全流程管理,推动环境、社会与治理三位一体协同落地。这对于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廖旭东:企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设置清晰的目标,但目标的制定也需要审慎,基于科学的碳减排目标正逐渐成为商业常态。去年,我们承诺参与科学碳目标(SBTi)。目前,我们正在进行规划,预计在今年9月份,我们将发布SBTi的科学碳路径和《全球气候白皮书》。具体到环境、社会、治理三个层面,我们进行了相应的规划。

  环境层面,我们的核心目标就是逐步管理并降低范围1、2和3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确保一般废弃物和有害废弃物100%合规处置,推动产品获取环境影响认证,降低单位产品生命周期碳排放量。

  社会层面,我们聚焦技术研发和人才保障两个方向。一方面持续投入到海上风机和陆上大兆瓦技术的研发,推动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我们也非常重视员工的职业安全和满意度,对劳工权益事件“零容忍、零违规”。

  治理层面,我们强化监督、检查和制约机制,接受商业道德培训员工覆盖率100%,保障公司稳健运营。

  廖旭东:我们主要采用“董事会—领导小组—执行层”的三层架构。具体来说,董事长亲自牵头ESG委员会,负责战略规划以及工作中重点。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审计上是我们今年需重点提升的项目。而我主要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分解各部门的具体任务,负责跨部门的统筹协调。在执行层,各部门还设置有专职ESG联系人,这种架构确保了ESG目标的有效落地。

  《21世纪》:ESG工作在落地到执行层,具体如何跟其他部门进行配合运作?

  廖旭东:每年年初由董事会确定年度重点,再由ESG委员会确定当年ESG工作的重点内容以及各部门需配合的事项,各部门中层管理人员需明确传达本年度部门的主要任务,以及具体任务的执行和材料收集等事宜。每个部门都设有专职对接人员,例如,采购部门负责供应商 ESG 评级,生产部门落实零碳工厂建设,形成PDCA(计划—执行—检查—改进)闭环管理。商务部、人力资源等各部门有员工专门负责ESG对接工作。

  廖旭东:在环境领域,我们特别聚焦气候变化议题,设定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每年都会考核范围1、2、3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降低情况。我们通过定期的碳盘查来监测排放量,并与目标值对比评估,评估实现碳减排所采取的措施及成效,推动环境管理形成PDCA闭环。为应对这一挑战,公司采取了“自发绿电 + 外购绿证”的双轨制,通过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消费绿色电力、购买绿色电力证书、南宫28官网设备节能改造等多种方式优化用能结构、提升能源效率。

  廖旭东: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范围3的边界界定。以风机全生命周期为例,理论上需要覆盖20年运行期的碳排放,但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有的风机可能10年后就因场址调整被下线年以上,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碳排放的预测有一定的偏差率。此外,相比一些产业链垂直整合程度高的先行企业,我们当前有一定的零部件依赖外部采购,相关碳排放数据获取难度较大。

  廖旭东:目前公司制定了运营脱碳的三大路径,包括数智化发展带动节能提效,电气化替代减少化石燃料消耗,自发可再生能源电力替代减少外购电力。例如,公司推进韶山叶片工厂的先进数字技术应用,实现业务全流程在线化与高效协同,工厂在孪生模型中集成微电网与能耗数据,推进零碳生产,优化能源管理,助力绿色清洁发展。

  在监控指标方面,除了常规的电力、水资源等能耗数据外,我们还关注一些行业特有的高能耗环节。例如,风机叶片制造中树脂固化所需的能耗、塔筒制造中的焊接能耗以及设备空载运行时的能耗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控,我们能够精准定位高能耗环节,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节能减排措施。

  《21世纪》:实现“双碳”目标需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力。供应链环节的碳排放往往占据相当大比重,如何做好负责的采购?

  廖旭东:我们成立了可持续采购委员会,将其作为供应链管理的最高责任机构,并制定《供应商管理制度》《供应商质量管理手册》等管理制度,在品类寻源、供应商准入、供应商评估和供应商退出等核心流程方面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首先,在供应商准入环节,我们将ESG要求纳入《供应商管理制度》,供应商必须承诺遵守行为规范准则,及在劳工与人权、环境与气候等方面的合同条款,履行自身社会责任。

  其次,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制定了企业社会责任(CSR)评估要求,包括自我评估问卷和现场审核两种形式,以了解工艺上在能源管理、南宫28官网废弃物处理、碳排放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优先与可持续发展表现优秀的供货商合作,鼓励供应商持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21世纪》:在“双碳”目标深入的背景下,制造业绿色转型已从理念走向实践。风机作为关键装备,如何将绿色技术融入产品全生命周期?

  廖旭东:在产品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方面,我们明确设计开发、制造、使用等阶段产品对环境方面的影响,通过优化工艺来减少产品碳足迹。目前,在做重点机型的EPD(环境产品声明)认证,涵盖从设计、制造到退役的全生命周期数据。

  《21世纪》:随着全球ESG监管趋严和绿色贸易壁垒兴起,中国制造企业“出海”面临新的合规挑战与市场机遇。在迎战全球化绿色标准的过程中,三一重能采取了哪些策略将挑战转化为竞争力?

  廖旭东:国际市场日益严格的绿色标准,对风电行业发展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从挑战来看,部分地区环保法规要求极高,对风机碳排放、噪声污染等都有具体限制。这要求我们在产品设计、制造工艺、供应链管理上持续优化,以满足当地监管要求。

  但从机遇角度来看,ESG战略也成为我们赢得国际市场的重要筹码。我们主动制定科学碳目标,推动全价值链绿色转型,积极披露ESG绩效,这与全球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对绿色能源企业的高期望高度契合。在很多招标项目中,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我们的品牌信誉,也实实在在为公司带来了市场份额的增长。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