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NG28(中国官网)-做可持续的未来网站

关闭
“两山”理念山东实践|聊城:创新推动新时代“南竹北移” 探索盐碱地生态修复新路径
作者:小编 日期:2025-07-15 点击数: 

  近年来,聊城市森林质量不断提高,林业生态服务功能不断提升,但是仍然存在着部分区域土壤沙化盐碱化、树种单一、生物多样性差、冬季少绿雾霾严重等问题。竹子枝繁叶茂、四季常青,生长3~5年就可成材成林,竹竿柔韧、盘根错节,不仅可以永续利用,而且能够美化环境、防风吸尘、治污减霾、水土保持,并且在固碳减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创新发展竹生态竹产业,对于增加聊城市生态绿量、改善生态环境、丰富植物景观、提升绿化水平,是一项切实可行又行之有效的重要举措,在优化城乡生态修复,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两山”理念山东实践|聊城:创新推动新时代“南竹北移” 探索盐碱地生态修复新路径(图1)

  技术创新,打造北方竹林种植新高地。聊城市加强科研攻关,大力开展引种栽培技术创新,通过大量抗寒性、抗旱性、抗盐和抗碱试验,破解了“南竹北移”适应性差等技术瓶颈,积累了成熟的“南竹北移”栽培技术,截至目前,已成功引种70余个竹品种,成为目前北方引种栽培竹子品种最多的城市。

“两山”理念山东实践|聊城:创新推动新时代“南竹北移” 探索盐碱地生态修复新路径(图2)

  试点先行,探索竹林盐碱地生态修复模式。在聊城市东昌湖风景区500亩盐碱涝洼地创新性地开展竹林盐碱地修复治理,成功培育驯化出耐盐碱竹子品种。昔日的盐碱涝洼废弃地变成如今的竹海公园——“百竹园”,成为我国北方城市建成区中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竹子栽培地。这一竹林盐碱地生态修复模式得到了中国林学会及国内竹子专家充分肯定,为盐碱地生态修复提供了技术样板。同时积极开展竹种质资源评价和良种选育工作,南宫28登录入口已建立起以百竹园为主要栽培地的5处竹种质资源圃,总面积700余亩,建立“南竹北移”技术转移和种苗繁育中心,为北方竹子发展提供优质种源和技术支撑。

  因地制宜,打造独特竹林生态景观。聊城市将竹子品种与本地水资源相融合,在东昌湖风景区、凤凰苑植物园、姜堤乐园等景区全力打造“水竹双清、凤鸣在竹”的独特竹林生态景观景观,既丰富了冬季常绿景观,又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同时,选择适宜竹子品种,在国有林场实施杨树、竹子混交林100亩,探索推进国有林场森林质量提升新模式。

  产学研合作,确立聊城“南竹北移”中心地位。聊城市积极与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沟通合作,连续三年成功举办全国“南竹北移”经验交流会,吸引了全国顶尖级科研院校竹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汇聚聊城。2021年9月,南宫28登录入口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分别与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3年4月,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共同签订了《“南竹北移”竹子种质资源库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在竹子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汇聚高端智慧,共同推进竹子种质资源库以及“南竹北移”种苗繁育和技术转移中心建设,逐步把聊城市建设成北方竹种中心。

  科学运用,做活竹文旅产业。聊城市挖掘自身水城特色竹文化,保护和宣传临清“竹竿巷”“油篓巷”等历史遗迹,以高唐吕才纪念馆为基地弘扬“尺八”文化,营造“水竹双清,凤鸣在竹”的文化氛围,提高城市品味、丰富城市文化。聊城市积极推进“南竹北移”和“以竹代塑”融合发展,2023、2024年连续组织举办了“以竹代塑”黄河流域竹产品展示会,率先在山东落实“以竹代塑”倡议。两届展会每次均有20余家竹企业参展,展品近万余件。同时组织了南北方竹子企业召开竹产品企业对接座谈会,为南北方竹产业交流合作搭建了合作平台,推动“南竹北移”事业做大做强。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视听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