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NG28(中国官网)-做可持续的未来网站

关闭
长虹凭“数”节能:精准智控每一瓦 年减碳超50000吨
作者:小编 日期:2025-07-04 点击数: 

  酷暑季节,能耗也随之攀升。在长虹能源动力中心集控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着经开园区与河边工业园的用电负荷曲线、光伏板发电功率等数据,仿佛一幅动态的绿色发展图谱。“我们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显性化、规范化能碳管理,从而实现节能降碳的精准调控。”长虹能源动力中心负责人李春川介绍。通过远程可视化监测,能精准定位到任何一台设备的能耗异常,就像给节能降碳装上了“慧眼”。

长虹凭“数”节能:精准智控每一瓦 年减碳超50000吨(图1)

  长虹能源动力中心集控中心大屏幕上显示园区的用电负荷曲线、光伏板发电功率等数据。长虹供图

  这幅充满科技感的场景,正是长虹控股集团在“双碳”战略下重构产业生态的微观缩影。作为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制造业正经历从传统粗放式发展向绿色集约型的深刻变革。长虹控股集团以“战略规划—技术创新—全链协同”三位一体的绿色发展“智慧矩阵”,在节能降碳领域蹚出了一条可复制的路径。

  在长虹ESG管理委员会,一块实时刷新的战略地图标注着全集团绿色转型的关键节点,这里如同长虹绿色发展的“指挥中枢”,让ESG理念从顶层设计渗透至生产末梢。

  长虹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构建起“战略-治理-执行-披露”四位一体的ESG管理体系,设立ESG管理委员会,明确董事会为公司ESG管理运行及信息公开披露的最高责任机构,同时设立ESG管理办公室,负责ESG事务协调,围绕ESG管理委员会策略及管理要求开展相关工作,编制年度ESG报告并对外披露等。这种顶层设计让绿色基因融入公司治理血脉,在河边工业园区的智能生产线上,每台设备的能耗指标都已纳入这套管理体系的实时监测。

  在长虹的绿色发展战略蓝图中,“绿色回收与资源再生”如同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时光隧道”,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枢纽地位。作为核心执行者,长虹格润的智能回收系统就像一张遍布城市角落的“绿色大网”,已覆盖15个城市的200个回收点。在绿色金融方面,香港长虹成功获得1亿元绿色循环贷款,同时还获得香港特区政府21.5万港币补贴,成为集团对接国际绿色金融的重要窗口,为企业的绿色发展注入了满满的“资金活水”。

  翻开长虹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ESG)报告,一组数据彰显着绿色转型的成效:年度综合能耗强度下降0.09%,,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7.94%,水资源耗用强度下降2.33%。从“省级环保诚信企业”到“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绿色技术已融入每道工序。

  凭借技术创新与环保实践的突出表现,长虹控股集团旗下多家企业荣获多项认证与荣誉。长虹股份获得国家级绿色供应链认证,合肥美菱、长虹模塑等7家公司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长虹飞狮、长虹电源等6家单位获得省级绿色工厂认证;长虹空调连续5年、长虹技佳连续7年获评“四川省环保诚信企业”。多家子公司在降碳、产品研发等方面成果显著。

  走进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数千个传感器如同“节能侦探”密布生产线,智慧能源管理中枢的数字大屏上,注塑机温度异常报警、空压管道泄漏等问题被实时标注,部分区域已实现“无人值守”智能化管理,巡检人员转型为“数据指挥官”,通过远程操控系统实现人效提升与能耗降低的双向突破。

  在长虹技佳精工的电镀车间,手工镀锡线已变身自动镀锡线,实现三级逆流清洗,减少用水50%,每月减少50%的废水处置;长虹启睿克检测中心的循环水系统年节水效益达15.52万元;长虹模塑的液压马达改造更堪称“能效革命”,传动效率从58%飙升至97%,节电率最高达39%。

  更令人瞩目的是各业务线的减碳成绩单,长虹空调的线%,全年CO₂综合减排量达2583.05吨;长虹模塑公司、长虹佳虹公司通过设备改造,不仅实现碳减排,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长虹民生物流通过燃油车国六升级、LNG牵引车替换及电动叉车改造,南宫28官网年减碳1121吨,实现物流环节从“高碳怪兽”到“低碳精灵”的蜕变;而新建园区的“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方案,搭配中水雨水收集系统,如同为建筑穿上“节能新衣”,从源头阻断能耗浪费。

  在新兴技术应用领域,相变材料(PCM)如“能量魔术师”,夜间谷电时段“贪婪”储存冷量,白天电价高企时“大方”释放,实现“削峰填谷”。长虹技术中心中央空调采用该技术后节能超20%,南宫28官网峰谷电价下电费节约超50%,每20kg材料生命周期减碳超10吨。此外,长虹国际酒店利用洗衣房蒸汽加热游泳池年省5万元,包装公司锅炉余热利用提升燃烧效率5-10%,年减碳约10%,让工业“废热”重获新生。

  从生产端到消费端,长虹的绿色技术触角已延伸至全生命周期。其构建的“生产-分销-使用-报废”碳排放管理体系,已斩获权威机构的产品碳足迹认证证书。2024年,长虹格润已完成组织碳核查,碳排放量为2363tCO₂e,2025年的组织碳核查预计于7月启动,持续夯实碳管理根基。

  在长虹格润,一台废旧冰箱正通过智能拆解线“变身”为再生塑料回供生产线——这只是长虹全产业链循环经济的一个缩影。从研发端的绿色基因植入到回收端的资源再生,长虹正以全链协同的智慧,让废旧电器“变废为宝”。

  长虹从产品全生命周期视角出发,整合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回收处理等环节,精心构建绿色供应链闭环,实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阳光大道”。

  研发端,植入绿色理念,从采用环保材料、模块化设计,到技术优化与生命周期模拟,为产品绘制“绿色基因图谱”;生产中,革新工艺、协同供应链,借清洁生产、智能产线、光伏绿电、废弃物高值化回收等举措,激活节能降碳“强引擎”;回收环节,依托EPR体系,构建全国回收网络,借助先进拆解技术实现危废无害化、资源再生化,这些再生塑料、金属直接回供生产线,不仅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更显著降低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让废旧电器完成了从“垃圾”到“宝贝”的华丽变身。同时,辅以绿色物流与可追溯管理,形成“回收-拆解-再生-再制造”的循环链条,年减碳超5万吨,成为行业资源循环利用的标杆。

  在长虹的绿色战略蓝图上,“三步走”规划清晰标注着循环经济的进阶路径:2025-2027年计划新增5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2个省级绿色工厂;2028年前建成数字化三级能碳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能碳运营;2030年实现园区光伏全覆盖,绿色工厂产值占比超40%。同时,努力在2030年前实现企业内部碳达峰,争取在2049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5年5月13日成都市发布的《废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方法学,为长虹格润的碳减排量开发与核算提供了有力支撑,就像给碳减排工作送来了一把“精准标尺”。借助2025年8月8日即将举行的成都世界运动会的契机,长虹格润正筹备2020-2024年碳减排量核算(初步测算约7万吨),计划在世运会前完成CDCER核算认证,并适时开展CDCER交易,这标志着长虹的节能降碳工作正从企业内部管理向市场化碳资产运营迈进。

  从ESG管理委员会的高屋建瓴到全产业链绿色布局,从单一技术改造到数字化能效革命,长虹以“生产线到回收链”的全周期实践,为制造业绿色转型绘制了可复制路径。当工业废弃物蜕变为“城市矿产”,当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于每个生产环节,长虹正加速为制造业装上“绿色引擎”。

长虹凭“数”节能:精准智控每一瓦 年减碳超50000吨(图2)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