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NG28(中国官网)-做可持续的未来网站

关闭
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
作者:小编 日期:2025-07-03 点击数: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暨2024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行业白皮书发布会”于2025年6月24日-26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为主题,共同探讨电器电子产品的以旧换新机制、绿色低碳产品与产业链的构建、再生塑料与制冷剂的回收利用、资源再利用技术以及碳足迹与碳减排等热点议题,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大会云集了20余位专家学者,精心准备了共16个主题报告、企业绿色创新案例展示、系列颁奖活动以及企业需求对接会。吸引了来自电器电子产品的生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再制造等企业及行业研究机构的代表、高校老师及学生等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本届大会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中国文化办公设备制造行业协会、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国旧货业协会、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废家电专委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共同主办,欧洲电气电子行业机构、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日本办公机械及信息系统产业协会等3家共同协办。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国家环境保护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信息化与处置工程技术中心等5家共同承办。联想(北京)有限公司、上海新金桥环保有限公司、天津澳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爱博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本届会议提供大力的支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有关负责同志、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成员、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金书波理事长、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曲宗峰副院长等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南宫28娱乐平台中国文化办公设备制造行业协会、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国旧货业协会、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主办方重量级嘉宾出席本次大会。本届大会的开幕环节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蔡毅主任主持。

  主办方代表-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曲宗峰副院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成员、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金书波理事长分别进行了大会致辞。

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图1)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曲宗峰副院长在致辞中表示,家电院依托20余年行业积淀,积极推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行业的发展,开展了一系列支撑生产企业从全生命周期构建绿色供应链、履行生产者延伸责任以及产品循环利用的政策研究及标准制定等工作,未来将持续推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落地。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成员、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金书波理事长在致辞中表示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出台系列政策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构建绿色供应链是绿色制造体系核心,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积极推动相关工作。我国电器电子产业体系完善,积极践行绿色发展,在国际合作中贡献智慧。但该产业绿色转型压力大,存在资源环境问题。并希望产业同仁创新思路,借势推动行业向绿色化、数字化转型,构建绿色管理体系,助力双碳目标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图2)

  国内最新政策解读专题由中国人民大学靳敏教授主持。会上,来自生态环境部固管中心、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国旧货业协会、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等专家学者对我国最新政策进行了解读。

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图3)

  生态环境部固管中心综合部政策室徐紫寅工程师介绍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相关政策实施情况及最新进展》,此次政策变革源于原有基金模式存在收支失衡等结构性矛盾,转型后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聚焦四大核心维度构建:一是填补 2023 年底前基金缺口;二是保障 2024 年后全流程回收处理体系运转;三是强化行业资质管理,明确申报主体须具备处理资质并符合多项准入条件;四是精准划定支持范围,现阶段重点覆盖 “四机一脑”。

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图4)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崔燕副秘书长表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电器电子产品生产与消费国,2024 年 四机一脑 产量超 10 亿台套。当前消费市场从 增量时代 转入 增量存量并重,系列政策推动家电以旧换新。回收处理行业 2024 年 四机一脑 回收量 2.2 亿台套,但规范拆解量略降,个体回收占比高。行业虽已形成专项资金管理模式,年回收减碳效益显著,却仍面临超期服役、回收渠道不畅等问题。未来需多方协同,依托 互联网 + 回收 等趋势构建高效回收网络。

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图5)

  中国旧货业协会阎淼副秘书长表示二手电器电子市场潜力巨大,我国主要家电保有量超30亿台,2024年以旧换新超6200万台拉动消费2700亿元。市场呈现小、散、乱特点,个体户为主,但大型零售商和电商逐步入局,三四线城市订单两位数增长,部分产品还流向海外市场。二手手机占电子消费市场60%-70%,租赁市场活跃,新兴赛道增长显著。但市场面临回收难、鉴定标准不一等问题。

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图6)

  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王小珏博士表示当前全球废家电回收率较低,增速远低于产生量增速,家电中第二大材料塑料的全生命周期回收亟待重视。EPR在全球监管趋严,欧美推动强制统一,或形成绿色壁垒;中国自2016年推行相关方案,责任范畴不断拓展。再生材料利用领域,欧盟实施强制要求,国内虽重视但依赖国外认证存在数据安全风险。未来,政策法规将进一步强化EPR与循环经济,建议完善国内再生材料体系,推进标准化建设。

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图7)

  国际最新政策解读与白皮书发布专题由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原副秘书长、标准化工作部副主任秦立东主持。来自德国电气数字行业协会ZVEI、欧洲电气电子行业机构EuropElectro、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北京代表处、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进行了全新分享。

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图8)

  德国电气数字行业协会ZVEI、欧洲电气电子行业机构EuropElectro王旭前中国代表 发言

  德国电气数字行业协会ZVEI、欧洲电气电子行业机构EuropElectro王旭前中国代表介绍了《欧洲可持续产品的生态设计法规(ESPR)的进展和欧洲电气电子制造业的立场和建议》,2023年7月生效的ESPR是欧洲循环经济与产品数字化基石,核心涵盖16项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要求与强制 DPP 数字产品护照,推动全供应链可持续发展。2024年五年计划明确2027-2028年钢铁、纺织等首批产品启动实施,配套磋商聚焦中小企业、时间安排及国际合规问题,目前欧盟已完成技术标准化。

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图9)

  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北京代表处吉池直树首席代表详细介绍了《日本WEEE的最新动向与启示》,日本WEEE政策不断演进,2023年提出资源自主循环战略,但存在资源与环境等风险。未来可建立全生命周期数据平台,推动数据互认机制。

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图10)

  大会同期发布了《2024年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及综合利用行业白皮书》。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谢淼雪工程师对白皮书进行了解读。2024白皮书是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推出的第十五个年度行业白皮书,内容包括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制度及最新政策、行业发展概况、行业数据分析、碳排放与处理技术、实施成果、典型企业实践以及风云人物七大部分。本年度白皮书在延续以往框架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了以下内容:一是全面梳理最新政策法规及其对行业的影响;二是深入分析行业运行数据和发展态势;三是系统研究使用再生塑料碳减排核算方法;四是总结提炼典型企业的最佳实践案例,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视角。历经15年磨砺,《白皮书》已经成为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及科院院校等了解行业发展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和工具。

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图11)

  行业创新实践专题由中国文化办公设备制造行业协会冷欣新副秘书长主持。来自高校、机构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分别分享了相关研究与实践。

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图12)

  北京大学童昕副教授介绍了基于大语言模型对企业公开信息进行ERP信息公开履责评价。在《生产者责任延伸的推行方案》发布背景下,2023年引入大语言模型提升评价效率与客观性。研究围绕全生命周期设6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以2024年76家企业123份报告及900多份供应商ESG报告标定模型,采用检索增强生成技术。该研究推动企业ESG信息质量提升,助力全球绿色发展。未来将通过产学研协同推广中国经验。

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图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标准与环境事务高秋高级工程师表示,循环经济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联想以EPR履责为核心,搭建循环经济管理框架。通过数字化工具解决管理难题,在产品设计、材料循环、回收服务等环节创新实践。未来,联想将完善循环经济系统,提供ESG咨询服务,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图14)

  上海新金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发展部黄凯经理分享了新金桥环保自2012年成为首批电器废弃物拆解企业,面对行业困境,积极响应 “两新” 政策,拓展8类小家电补贴。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回收网络,提升回收拆解效率。在智能化拆解、汽车拆解等领域发力,推进产能升级与技术研发;深耕 “两网融合”,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未来呼吁政策支持,推动末端拆解企业向高精尖转型。

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图15)

  天津澳宏环保材料有限公司王海涛总经理表示我国作为全球制冷剂生产大国,制冷剂回收意义重大,关乎履约与资源保护等。2023年新规强化管控,目前国内制冷剂保有量较高,但年回收量仍然较低,排放问题严峻。历经12年发展,回收网络逐步完善。未来市场潜力大,但需规避二次转移,落实责任、规范回收流程。

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图16)

  京东家电家居事业群以旧换新回收项目负责人介绍了京东开展家电以旧换新,依托互联网优势创新,借国家政策刺激消费,打造“互联网 + 回收”模式,实现全流程溯源管理。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和万名专业回收工程师,实现送新拆旧一体化服务,解决行业信息不对称痛点。京东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确保全流程透明可追溯。建议行业加强协作,推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落地,共同促进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未来,京东将继续优化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废旧家电回收体验。

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图17)

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图18)

  中家院(北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熊书瑶博士介绍了在“30・60”双碳目标背景下,再生料行业快速发展,量化碳足迹可实现环境效益量化、指导绿色设计与工艺优化及满足市场与认证需求。

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图19)

  北京绿色交易所绿色金融中心负责人金子盛介绍了在 “无废城市” 建设及金融政策下,存在多重机遇:例如CCER助企业变现减排量;资源环境要素融资产品以碳减排量质押等方式,将环境效益转化为财务收益;气候投融资入库项目享补贴。并且,北京绿色交易所提供交易与认证服务,助力企业将环境贡献转化为经济收益。

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图20)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分会、SAC/TC297数据中心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组秘书处刘雨浓副主任 发言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分会、南宫28娱乐平台SAC/TC297数据中心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组秘书处刘雨浓副主任介绍了在推动以旧换新、完善回收体系背景下,SAC/TC297/SC4 发布的《二手电子产品可用程度分级规范》的标准内容,并表示在标准实施后可增强消费信任,促进资源循环与行业标准化,推动产业升级,助力构建规范流通体系。

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图21)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蔡毅主任对《二手家用电器产品品质鉴定规范》和《家用电器产品再生材料使用规范》国家标准分别做了介绍。针对二手家电市场乱象,《二手家用电器产品品质鉴定规范》将建立统一鉴定标准;《家用电器产品再生材料使用规范》则推动再生塑料闭环利用,要求企业建立溯源体系。三项国标将规范二手市场流通,促进再生材料在产业链中的应用,助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标准预计年内正式发布实施,将为两新政策下的家电行业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图22)

  为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家电行业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的落实,鼓励家电生产企业积极拓展回收渠道、创新回收方式、优化仓储设施、畅通运输网络、加强流向管理、提升处理能力和资源回收利用水平,同时促进电商平台与家电生产企业深化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共建高效回收体系。本次会议发布了“2025年EPR履责创新先锋力量企业”。

  发布仪式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田晖副所长、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童昕教授作为发布嘉宾,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绿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信营销管理有限公司)、联想(北京)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现场领取荣誉奖牌。海信冰冷研发中心标准化专家胡哲代表先锋企业发言,未来会持续发挥创新先锋的作用,协同上下游产业整合资源优势,不断推动EPR履责工作高质量的持续发展。

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图23)

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图24)

  随着《〈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在我国正式生效,废弃房间空调器制冷剂的回收、再利用及无害化处置已成为我国履行国际环境承诺的重要议题。当前,我国废弃空调器规范化回收规模持续扩大,制冷剂回收量逐年提升,但与理论报废量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行业整体面临回收率偏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推动制冷剂回收行业高质量发展,特举行2024制冷剂回收先锋企业发布仪式。通过推广优秀企业的创新回收模式和实践经验,全面提升行业制冷剂回收参与度,促进回收技术升级,提高制冷剂资源化利用水平,为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2024制冷剂会回收先锋企业发布仪式,由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单明威高级项目经理主持,由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靳敏教授、能源基金会崔圣能源基金会项目经理作为发布嘉宾,以鼓励先锋企业为制冷剂规范回收工作作出的努力。河南循环集团修艳平经理代表先锋企业发言,先锋企业未来还会持续加强制冷剂规范回收工作,提升潜在碳减排能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金砖国家领导人系列会晤精神,推动金砖国家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工业创新合作,加强电器电子领域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本次会议进行了“2025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绿色产业赛道电器电子专题赛”发布仪式。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曲宗峰副院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有关负责同志、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田晖副所长作为发布仪式嘉宾。发布仪式由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谢淼雪工程师主持。

  本届专题赛聚焦电器电子行业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绿色制造体系, 经过初审以及专家评审,联想(北京)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赋能电器电子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构建与应用项目》以及四川长虹格润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典型城市再生资源-线上线下耦合回收集成技术项目》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这些创新项目为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示范案例。

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图25)

  2025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绿色产业赛道电器电子专题赛一等奖获奖项目合影

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图26)

  2025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绿色产业赛道电器电子专题赛二等奖获奖项目合影

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图27)

  2025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绿色产业赛道电器电子专题赛三等奖获奖项目合影

责任延伸·循环共赢·数智绿色·碳索未来 ——第十八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与回收处理技术大会(2025)在北京成功召开(图28)

  2025金砖国家工业创新大赛绿色产业赛道电器电子专题赛优秀奖获奖项目合影

  6月26日大会组织对天津澳宏环保材料有限公司进行参观考察,以通过考察促进行业以及企业的交流和学习。二十余位参会代表参与企业参观考察。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