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所属大毕庄车辆段实现“碳中和”,成为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地铁车辆基地。作为天津“双碳”战略背景下的重点示范项目,该车辆段通过“分布式光伏+空气源热泵+智慧能源管理”等多项绿色低碳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了节能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标志着天津在绿色轨道交通领域取得具有引领意义的突破。
近年来,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坚持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全过程,积极构建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轨道交通发展体系,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行业绿色转型提供“天津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我市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部署,天津轨道交通集团于2023年发布《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提出“17611”发展蓝图,即绘制一张绿色发展路线图,推进七大绿色行动,落实六项保障机制,建立一套绿色企业技术标准,实施一批示范工程,系统构建企业绿色发展战略。
在顶层规划的指导下,集团明确“三步走”绿色发展路径,力争到2060年全面建成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实现运营环节近零碳排放,高水平完成绿色转型。
大毕庄车辆段碳中和的实现,是天津轨道交通集团绿色转型的代表性成果。该项目集成应用多项绿色低碳关键技术,通过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配置空气源热泵替代传统燃油锅炉供暖,并引入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能源使用的可视化、可调控、可优化。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节约供暖成本约1400万元,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0吨,预计两年即可收回投资成本。该项目获得碳中和第三方权威认证,标志着天津在推动轨道交通能源结构优化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目前,空气源热泵等节能技术已在胡家园车辆段、新立停车场等7个场段推广应用,进一步扩大绿色效应。
近年来,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加快轨道资源与新能源深度融合,推动光伏发电项目多点布局。截至2024年底,集团已建成10个光伏项目,总装机规模达31兆瓦,年均绿电供应量3300万度,位居全国轨道交通行业前列。在建项目6个,预计“十四五”末累计装机容量将达45兆瓦,年发电量5000万度。
在光伏技术选型上,集团因地制宜采用柔性光伏、水面光伏等多种技术形态,实现车站、车辆段、高架线路、办公楼屋顶等场景的全覆盖,形成多维绿色能源网络。
围绕绿色运营,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全面推进节能技术与信息化管理融合,打造“1+4+N”智慧运维体系。在车辆、供电、通号、工务等核心系统中,广泛采用永磁电机、节能照明、智能通风、变频空调等节能技术,并上线智慧能源平台,实现能耗数据的实时监控与动态调控。
2024年,集团运营线万度,综合能耗强度下降5.7%,其中牵引能耗为1.52度/车公里,较2019年下降16.5%,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伴随绿色基础设施持续完善,轨道交通正逐步成为市民绿色出行的首选方式。2024年,天津轨道交通全网客运总量达6.4亿人次,日均175.24万人次,轨道出行在全市公共交通中的占比约60%。
集团持续优化“互联网+多模出行+生活”一体化平台,推进扫码乘车、P+R停车、公交换乘等功能接入天津地铁APP,构建集乘车、缴费、停车为一体的智慧出行生态,提升绿色出行吸引力与便利性。
截至目前,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已有13项绿色科技课题入选省部级及行业协会示范项目,南宫28官方网站其中“大毕庄车辆段碳中和项目”“柔性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以及“绿色智慧列车控制系统”均具有原创性和行业推广价值,为全国城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天津经验”。
天津轨道交通集团表示,将牢牢把握“双碳”战略要求,在绿色装备、清洁能源、节能技术、智慧运营等方面不断深化探索,以科技创新和系统管理双轮驱动,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绿色轨道交通体系,为天津建设绿色宜居城市、实现高水平绿色转型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