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双碳”目标,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庄严承诺和责任担当。澳门特区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2023年公布的《澳门长期减碳策略》明确碳减排的总体目标,“澳门将于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并推动电力、陆上交通运输两个主要碳排放领域优先于2050年前实现深度减碳,达至近零排放”。
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必须坚持在法治的轨道上加快推进澳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当前,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持续升级,正重塑全球气候治理格局。澳门加快推进碳中和立法的紧迫性凸显。澳门应立足自身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与使命,发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制度优势,探索以法治方式建立健全碳排放国际化市场交易机制,构筑国际竞争的规则优势。
澳门具有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区位优势以及“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澳门的区位优势有助于为内地碳市场与国际资本、技术、规则的交互需求提供桥梁,形成合理的碳定价机制。澳门在与葡语国家、欧盟等国际碳市场的深度对接方面具有独特的贸易便利。得益于“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澳门具有开放的制度环境,享有自由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和单独关税区地位,为发展绿色金融提供了良好基础。法律制度需要积极回应国际经营主体的关切和需求,对碳市场交易、保障和激励措施等方面作出针对性制度安排,形成与国际碳市场接轨的规则体系,进一步激发国际碳市场交易的活力,形成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澳门具有实施碳中和工作的政策和法律供给基础。近年来,澳门特区政府持续推动澳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构建起目标明确、措施有力的碳中和政策体系。2021年12月,澳门特区政府公布《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提出要完成制定《澳门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认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逐步实现清洁能源替代,并制定相关行动方案,争取在2030年或之前实现碳达峰。《2022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提出,南宫28官方网站“着力落实各项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开展长期减碳策略研究”。2023年底,特区政府公布《澳门长期减碳策略》,明确澳门减碳工作的总体目标。2023年11月1日,澳门特区政府正式公布《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规划(2024—2028年)》,引导社会投资方向及居民绿色生活方式,加快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在法律文件方面,目前澳门尚未制定碳中和有关专门性法律,主要通过环境基本法律、环境单行法等法律文件中的具体条款进行调整。
澳门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客观条件,在能源基础设施、技术发展、社会认知等方面助力碳中和立法。一是能源基础设施。澳门能源消费相对集约化、低碳化,为澳门率先实现碳中和创造了良好条件。澳门人均生产总值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低,人均能耗低,以外来的绿色电力为主,能源消费主要领域是城市建筑和交通。2024年,澳门人均生产总值约7.3万美元,高于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但人均能耗与发展中经济体水平相近,经济发展不依赖于能源消耗的增长。二是技术发展与应用。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支持,澳门已建立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澳门实现碳中和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上,大湾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与广东、香港等地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展开深入合作,澳门绿色产业蓬勃发展。三是社会认知与意识。澳门特区政府通过推广绿色理念和宣传教育、持续开展减排系列活动等,不断增强社会和公众低碳环保意识。在上述机制引导下,社会和公众低碳生产、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
实现碳中和目标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需秉持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推动碳中和立法由分散立法向专门立法、由单一立法向协同立法、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统筹推进的转变。
碳中和单行法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纲领性基本法,可以避免碳中和目标立法碎片化现象和法律适用冲突问题,为碳中和目标行动夯实根基。碳中和单行法的内容覆盖产业、能源、生态、金融等不同领域,使其具有调整对象的复杂性和体例结构的开放性,为与其他相关法律的沟通协调建立合理渠道。碳中和单行法重点明确立法目的和调整对象、基本原则、权利义务配置、南宫28官方网站核心制度措施、保障和激励措施、公众参与、国际合作、监督和责任等规范构造。
完善配套衔接制度,推进协同立法。加快推进澳门碳中和立法,需要与碳交易、碳税等核心制度相配套,与环境法、能源法、经济法等多个领域的法律规范相互衔接,使得法律规范彼此之间价值融贯、逻辑统一。
推动碳中和国际规则制定,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制定科学合理的碳定价机制,提升全球碳减排合作的包容性和公平性至关重要。澳门作为中国与国际市场交流沟通的桥梁,有条件积极探索国际碳交易定价机制,加快推动国际碳市场规则的对接,助力国家在国际绿色竞合中占据主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