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NG28(中国官网)-做可持续的未来网站

关闭
亿龙竹木:突围“以竹代木”“以竹代钢”新赛道
作者:小编 日期:2025-07-18 点击数: 

  

亿龙竹木:突围“以竹代木”“以竹代钢”新赛道

  编者按:民营企业是推动龙泉经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和动力源,也是这次“弘扬企业家精神 引领创业再出发”主题活动的最重要主体。市融媒体中心推出《活力龙商》系列报道,聚焦企业创业历程、创优举措、创新故事,展示企业家积极投身“二次创业”“三次创业”、全力向高向新攀登的精气神,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氛围。

  7月12日,在龙泉市亿龙竹木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高速运转,毛竹正经历着科技赋能的奇妙蜕变。一根根毛竹经过多道工序,“摇身一变”成为以竹代木、以竹代钢的新型环保材料——竹结构材。

  “这款截面边长0.7米、长度15米的方形立柱产品,是我们今年研发的新产品,兼具低碳环保特性与高强度承压抗弯性能,可替代传统钢材建筑承重梁。”亿龙竹木董事长汤荣方告诉记者,新产品刚下线就接到福建省一个超千万元的大单,另外还有几个大项目正在对接中。

  作为浙江第二大毛竹产区,龙泉素有“中国特色竹乡”之美誉,竹木产业不仅是龙泉耕耘最久、带动力强的传统产业,也是重点培育的百亿产业之一。亿龙这家经营30多年的“老”企业,正凭30余项专利构筑起技术“护城河”,在“以竹代木”“以竹代钢”的时代风口中开出“新”花。

  时针回拨到1993年,汤荣方在剑池街道宏山村租用闲置礼堂开始创业时,车间里只有几台简陋设备,产品停留在粗加工阶段。“由于规模小、技术落后,发展一直不温不火。”汤荣方说,为了多赚点钱、把利润提高一些,他每天埋在车间钻研工艺,在一次次的生产流程优化中,逐步积累技术经验,企业逐渐有了起色,开始在本地市场站稳脚跟。

  产品同质化、低端竞争、附加值低……这些传统生产模式带来的问题短板,却始终制约着企业的成长步伐。是继续守着陈旧的模式,在微薄的利润中挣扎,还是勇敢转型,寻找新的出路?汤荣方选择了后者。他说:“跟随者没有未来,敢于‘吃螃蟹’才能赢得先机。有了这种念头后,我就开始为企业转型提升做准备。”

  2018年,汤荣方用4000多万元的“全部身家”,在浙江龙泉经济开发区购买了45亩工业用地投资建厂,带领企业向绿色发展、高价值链转型。“入园发展后,我把企业发展战略定位为‘以竹代木’‘以竹代钢’新赛道,也是龙泉最早开始进军这一赛道的竹木企业。”汤荣方说,现在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离不开龙泉优越的营商环境,不仅产业政策好、办事服务好,而且在科研力量支撑上,牵线搭桥引入科技特派员,让企业研发有了坚强的“靠山”。

  走进亿龙竹木的展示厅,仿佛走进竹材革命微型博物馆。从精巧的竹制装饰品,到具备防火、防霉、防腐功能的特种竹材,再到最新研发的竹结构材,每一件展品都凝聚着企业的创新智慧。2024年,企业产值突破5000万元,印证着企业向着“以竹代木”“以竹代钢”战略目标迈出了坚实而又锵铿的步伐。

  “普通竹制品市场竞争激烈,利润微薄,只有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研发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中拼出一席之地。”汤荣方如是说。2019年,亿龙开始专攻竹建材领域,“因为竹制天花板材料有严格的防火规范,是打入建材市场的绝佳‘入场券’。”

  为此,亿龙竹木与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攻关,特别是联合研发的防腐防霉阻燃剂新技术,适用于生产特种竹材,不仅具有优异的防火、防霉、防腐性能,而且绿色环保。凭着这项技术创新,亿龙竹木成功打开了国际市场,产品出口至欧美、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的特种竹材通过了国际权威机构SGS论证,大量用于国际机场、国家体育馆等大型建筑项目。比如,印度班加罗尔机场1.2万平方米的竹构穹顶,就是我们的产品。”汤荣方自豪地说,当时发出200多个集装箱高柜,价值2000多万美元,是企业目前接到的最大单笔订单。

  市场的喝彩声未落,2023年,汤荣方又把目光投向更高处的赛道——竹结构材。尽管该领域技术门槛高、研发难度大,需要攻克材料复合、结构设计、设备定制等多重难关,汤荣方仍然义无反顾地组建了研发团队,南宫28娱乐平台在无数次失败中摸索前行。

  “每一次失败都是向成功靠近一步,我们一定能行!”汤荣方以坚定态度激励研发团队保持拼劲、南宫28娱乐平台攻坚克难。今年5月,当首根达到建筑承重标准的竹立柱生产下线时,大家终于松了口气。随着竹结构材生产线顺利投产,凭借其优异的材料性能迅速赢得市场青睐,现已承接多个重点工程项目订单。

  如今,亿龙竹木构建起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安装的完整产业链。“今年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竹装饰材和竹结构材两大产品上,年产值又可以进一进,有望突破1亿元。”汤荣方表示,接下来,企业将加大市场拓展力度,让竹结构材走进更多的建筑项目。

  在发展过程中,汤荣方深知人才与创新的重要性。他不惜重金从各地引进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企业源源不断注入活力。同时,每年保持不低于500万元的投入,用于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改进。在他的带领下,目前企业拥有专利3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并于2021年晋级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站在新起点的亿龙竹木,正紧锣密鼓推进3万平方米新厂房建设,以满足市场对竹结构材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探索竹子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可能性,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让中国的竹产品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当长度为15米的竹结构材从生产线缓缓移出,这根能替代建筑承重梁的材料,正诠释着龙泉竹企在“以竹代钢”赛道的破局雄心。从1993年破旧小厂房里的竹筷、竹签粗加工,到2018年入园转型发展的坚定选择,再到如今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汤荣方用企业家精神在竹材领域凿出了创新深谷。

  竹木产业作为龙泉的传统产业,仍然有一部分企业经营者还在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十字路口犹豫徘徊。敢于“吃螃蟹”的汤荣方,却早已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投身实践,用实打实的行动交出了转型优异答卷。当印度班加罗尔机场的1.2万平方米竹构穹顶成为“中国竹”的国际名片,这家从乡村小厂成长起来的企业向大家证明了——“跟随者没有未来,敢于‘吃螃蟹’才能赢得先机”。

  事实上,从特种竹材到竹结构材,亿龙每一次产品迭代都踩着市场痛点:当传统竹制品陷入内卷,他们用防火专利敲开机场项目大门;当建筑材料面临低碳转型,他们用碳排放量仅为钢材1/216的竹子制成新型建筑材料……亿龙竹木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让一根竹子实现了从“平凡”到“非凡”的华丽转身。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