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NG28(中国官网)-做可持续的未来网站

关闭
制造大省的綠色“賬本”
作者:小编 日期:2025-07-15 点击数: 

  7月10日,在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生產基地2號廠房,工人在安裝調試設備。記者 田若楠攝

制造大省的綠色“賬本”(图1)

  7月10日,施耐德電氣設備工程(西安)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智能化生產線有序作業。 記者 田若楠攝

  陝西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98家、綠色工業園區10個、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9家。

  創建省級綠色工廠300家、綠色工業園區14個、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4家。

  2020年起,陝西省工信廳每年召開全省綠色制造推進大會,為年度國家級、省級綠色制造名單企業、園區頒發榮譽証書並授牌,交流推廣綠色制造經驗做法﹔形成逐級選拔優秀企業、園區的創建機制,優化陝西綠色制造體系的結構,營造更加積極的輿論氛圍。

  2023年,陝西省工信廳啟動工業領域碳達峰試點示范引領工程,在全省鼓勵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積極創建“零碳或近零碳工廠”“零碳或近零碳園區”,打造綠色制造升級版。

  2024年,陝西省工信廳印發《關於開展2025年度綠色制造名單培育對象征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全面摸底,鼓勵企業入庫參加培訓,實現綠色工廠創建質的有效提升﹔開展“回頭看”,加強綠色工廠動態管理,確保綠色工廠質量。

  屋頂鋪上了光伏板,採暖用上了地熱能,生產設備更新成了低能耗產品……在陝西,以綠色制造理念為指引,越來越多的工廠向“新”逐“綠”。

  作為制造大省,陝西近年來緊盯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出新招、實招,加快綠色工廠建設,積極構建綠色制造體系,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98家,數量位列西部地區第一。

  綠色工廠是指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淨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企業,是綠色制造體系的核心實施單元。

  連日來,記者先后走進陝西的一家家綠色工廠,通過一本本“賬本”,實地探尋陝西制造業“煥新”升級的“綠色密碼”。

  7月9日,在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生產基地2號廠房的屋頂上,2萬平方米的光伏板連片排列。

  “去年4月,一期光伏發電項目投產,目前已累計發電294.7萬千瓦時。”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鑽探技術與裝備分院工藝技術部部長田宏杰介紹,70%的電量供給車間自用、30%的電量並入國家電網。今年,公司計劃啟動二期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加大綠能供給。

  屋頂“生金”的同時,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建成地熱供暖制冷系統,打造“淺層地熱能+光伏”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冷熱電三聯供示范工程,每年可節約煤炭資源4363.29噸、減排二氧化碳1.14萬噸。

  作為煤炭地質勘探領域的“老大哥”,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研發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行業領先的地質保障技術和裝備,為我國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筑牢了基礎。

  “我們打了1420口150米深的地熱井,保障整個生產基地制冷、供暖,累計節電超500萬千瓦時。”西安煤科地熱能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永哲自豪地說,“這可是我們的老本行!”

  近年來,煤炭行業轉型承壓,傳統高耗能、高污染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綠色化、智能化成為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路徑。

  機械臂上下揮舞、AGV物流小車往來穿梭……智能運營調度中心的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生產運營、能源管理等各類運行參數。

  利用物聯網、AI算法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能源管理系統可自動識別高耗能環節並生成優化方案,將過去“憑經驗、粗放式”的能耗管理升級為“可量化、可優化、可預測”的智能管控模式,實現精准節能與控排。

  “數字技術是產業升級的引擎,更是精准節能降碳的‘透視眼’。”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杜耀波說,通過多能互補、數字化生產線、能源管理系統建設等,公司萬元產值綜合能耗、萬元產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等關鍵指標明顯下降,先后獲得國家級綠色工廠、陝西省零碳近零碳工廠稱號。一路向“綠”,公司不僅實現了從傳統科研機構向綠色技術集成服務商轉型,還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豐收”。

  在清華德人西安幸福制藥有限公司幸福大健康高技術產品生產基地,高低錯落的廠房和辦公樓依次排開,整個廠區安靜整潔。走在這裡,看不見排污排廢、聞不著異味。

  作為生物醫藥領域的“明星”企業,清華德人西安幸福制藥有限公司投資16.5億元,打造全球供應鏈基地——幸福大健康高技術產品生產基地,開創了我國中藥生產“連續流”制造供應新模式。

  7月10日,在外包裝生產線,經過貼標、裝盒、碼垛、裝箱等程序,一箱箱生血寶合劑被機械臂穩穩抓取,整齊地碼放在一旁。

  “整條生產線可實現無人化作業,平均每分鐘下線近200瓶合劑產品。”生產總監王武說,智能制造不僅能提高生產效率,減輕人力勞動,還能大幅降低能耗,節能22%以上。

  提高生產質效、研發並應用膜過濾、引入高效節能設備、綜合利用廢水廢氣廢渣……清華德人西安幸福制藥有限公司幸福大健康高技術產品生產基地實現循環利用、可持續發展,去年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

  同時,清華德人西安幸福制藥有限公司幸福大健康高技術產品生產基地進一步拓展綠色工廠內涵,採用高溫發酵技術,將中藥渣轉化為有機肥料,變廢為寶,有效解決了行業內的共性難題。

  今年5月,1.8萬平方米的屋頂光伏投用,每年發電量約260萬千瓦時。公司工程部部長薛鵬說:“結合能耗動態監測平台,我們進一步優化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碳排放,2023年至2024年節約標准煤1561.15噸。”

  如今,在綠色理念的引領下,清華德人西安幸福制藥有限公司切實享受到了綠色發展帶來的“紅利”——

  產品競爭力更強了,特別是在環保標准嚴格的國際市場上表現尤為突出﹔引領上下游中小企業綠色轉型,構建了更加健康、可持續的產業生態。

  今年上半年,生產基地產量同比增長超20%、產能提升超35%。王武說:“綠色、智能是制造業的未來。我們將深化綠色技術創新、推進智能化升級,聯合高校、科研機構、中下游企業等共同突破綠色制藥關鍵技術,打通並實現全產業鏈綠色發展,為‘雙碳’目標實現和中醫藥現代化貢獻更多力量。”

  不久前,得知園區的綠電項目開始啟動招投標,西安維冠精密設備制造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肖剛興奮不已:“明年就能用上綠電!”

  作為施耐德電氣等全球知名企業的合作供應商,西安維冠精密設備制造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生產機箱、機櫃等,年產鈑金件100萬件、機櫃3500套。

  “2021年,施耐德電氣啟動供應商‘零碳計劃’。為了匹配發展要求,我們啟動綠色升級改造。”肖剛說,施耐德電氣多次入廠指導培訓,幫公司完成了設備更新、工藝優化等全流程的改造。

  截至目前,西安維冠精密設備制造有限責任公司更新叉車、燃氣鍋爐等高耗能設備,更新3台純電伺服折彎機,累計折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94.1噸。

  綠色工廠離不開綠色供應鏈、綠色園區。在施耐德電氣的引領帶動下,西安本地10余家供應商陸續完成綠色升級改造。

  “作為國家級綠色工廠,公司不僅推進自身減碳進程,還通過打造端到端綠色供應鏈,帶動整體價值鏈走向可持續發展。”施耐德電氣西安工廠總經理張雷說。

  7月10日,記者走進施耐德電氣西安工廠,看到綠色低碳發展的理念體現在各個環節——廠房採用大開間通透設計,部署樓宇運營系統、加裝工業風扇、辦公區改裝感應燈等,採用電能管理系統和微網能源顧問,每年減少用電34萬度,降低單位能耗30%﹔建成投產800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年發電量佔工廠用電總量的35%以上﹔採購綠電,完成天然氣鍋爐改造項目,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00噸,實現“零碳工廠”發展目標……

  “綠色發展為公司及合作伙伴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紅利’。”張雷說,在一些重點項目的招投標中,綠色工廠成為中標的“加分項”,甚至是“入場券”。

  逐“綠”前行,陝西以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為抓手,全面推進制造業綠色化發展,出台《陝西省綠色工廠梯度培育及動態管理實施細則》,縱向形成國家、省、市三級聯動的綠色工廠培育機制,橫向形成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帶動園區內、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創建綠色工廠的培育機制,綠色工廠產值佔制造業總產值比重超30%。

  “未來,‘碳賬本’會像財務賬本一樣成為必需品。”陝西省工信廳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專家組副組長王魯迤說,從被動改造到主動升級,綠色發展逐漸融入陝西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DNA”中。以綠色低碳零碳項目為重點,陝西要發揮自身優勢,探索具有行業特色的低碳轉型升級路徑,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南宫28(記者 蘇怡 田若楠)

制造大省的綠色“賬本”(图2)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