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在鄂尔多斯市能源科技创新推进会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和准格尔旗宏丰煤炭运销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随着双方代表郑重落笔,这项涉及煤矿资源回收、智能矿山建设等方面的技术合作正式启动。这是市能源局主导的“企业家与科学家‘握手’行动”的最新成果。
“这次合作能够让我们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非常期待我们的科研课题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总工程师田文明难掩期待。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一直专注于解决矿业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目前,研究院在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综合开采作业煤炭资源回收率提升、智慧矿山建设水平提升等方面取得多项科研成果。
“希望通过我们的技术帮助企业在安全生产、效率提升、智慧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果,进一步提升研究院师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田文明说。
当天,6家能源企业与4家科研院所通过“企业家与科学家‘握手’行动”达成合作协议,合作领域涵盖智慧矿山建设、绿电制氢柔性控制技术、新型储能等前沿方向。
在签约现场,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和鄂尔多斯市碳中和研究应用有限公司的合作受到关注。“我们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将围绕全市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目标和任务,持续推动分布式绿热二氧化碳制备碳纳米材料、烟煤制硬碳负极材料以及绿氢制储输运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和转化应用。”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尚学刚表示,此次联手,将致力于打造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使鄂尔多斯在能源领域的技术水平实现新的跃升。
“此次签约是今年能源领域企业家与科学家‘握手’行动的重要里程碑,搭建起科学家与企业家握手双向合作平台,帮助能源企业有效破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和人才短缺问题,解决科研院所科研项目少、转化落地难的问题。截至目前,由鄂尔多斯市能源局组织开展的企业家与科学家‘握手’行动共计24次,促成多项创新成果转化。”鄂尔多斯市能源局副局长刘瑞宗表示。
聚焦全市,科技创新的土壤深厚肥沃。2021年,鄂尔多斯市在全区率先出台“科技新政”30条,2024年9月,迭代升级至科技新政30条2.0版,涵盖支持科研攻关及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创新主体培育、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共24项支持事项,全方位支持创新主体发展。今年,南宫28下载制定《鄂尔多斯市科技“突围”工程2025年工作方案》,锚定氢能、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新型化工与新材料、新型能源、低空经济和人工智能“3+3”科技突围点位,谋划实施战略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攻关和场景应用示范项目,着力培育新产业、新赛道,发展新质生产力。近三年来,围绕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科技突围,累计组织实施三批“揭榜挂帅”项目22项,下达财政资金1.35亿元。鄂尔多斯市科技局局长边东说:“科技创新是支撑全市能源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广大企业一定要从‘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变,聚焦应用推广一批、示范试验一批、集中攻关一批,实现能源产业发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依托全市良好的创新生态,鄂尔多斯市能源局锚定能源科技前沿赛道,印发实施《鄂尔多斯市能源科技创新十大举措》,聚焦煤炭清洁利用、新型电力系统等7大重点领域,从技术、项目、人才等多维度发力,同步出台《能源领域规上企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方案》,把科技创新纳入产业转型硬指标,实现政策体系迭代升级,以产业需求为驱动,以产学研融合和平台人才互动为抓手,全力打造能源科技发展新高地。目前,全市累计建成154座智能化煤矿,涵盖产能达7.3亿吨/年,今年已完成煤电机组节能改造和灵活性改造各30万千瓦,累计批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规模8479万千瓦,建成装机规模2287万千瓦;落地9家高端科研院所,引进12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形成“项目+平台+人才”一体化培育模式,实现企业家与科学家“握手”的良性互动,众多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完成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任务。
从签约现场到全市能源科技创新的良好态势,“握手”行动“握”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气象,正在持续不断地激发着创新活力。“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和落地转化,必将为全市能源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刘瑞宗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将持续深入开展企业家与科学家‘握手’行动,不断完善能源科技项目培育库,加强重点领域技术攻关,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以科技创新带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培育壮大能源新质生产力,南宫28下载全力打造能源科技发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