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专业还跟一些行业领军企业,签署了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协议,类似于订单式培养人才。
北京是全国教育风向标,这一举动可以说是起了个头,对于以后的职业教育、孩子就业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第二个大事件,是教育部更新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增列29种新专业,纳入2025年高考招生。
有些专业大家可能都没听过,但是政策一出来还是让很多家长打了个激灵,这些看似只跟今年的高考生相关的事情,对小学和初中家庭来说,却是一个教育趋势的“剧透”。
它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未来10-20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未来如何培养孩子?如何选专业?
背后透露出的这些信息,其实是给所有小初家长敲黑板:再不抬头看路,孩子就要被时代甩下车了。
有的家长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技校升级版吗”,其实这所学校的成立,藏着两个关键信息:
1、国家在下一盘大棋,用职业教育解决产业升级的人才荒,为稀缺领域输送“适销对路”的人才。南宫28登录入口2、职业本科含金量,对标普通本科,甚至更香。
未来时代,成绩可能不是衡量优秀的唯一标准,但能力一定是硬通货,选择职业教育绝不是孩子们的无奈退路。
如果说职业本科是战术调整,那教育部新增的29个专业,就是未来20年的人才需求清单。
1、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增设了区域国别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与技术、健康与医疗保障等专业。
其实是因为,现在的大国之争不仅仅是科技经济之争,还有文化、地缘、政治之争,所以我们要培养知己知彼的国际战略性人才。
而区域国别学,是对特定国家或区域的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进行全面深入研究,是交叉融合的综合领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
2、第二个大类是:面向科技发展前沿,增设了智能分子工程、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专业。
大家可以重点关注医疗器械这个专业,这个专业本来就有,只是从专科升级本科,这意味着在这个领域我们需要高端人才。
而智能分子工程,则是专注于新材料研发、智能化设计等领域,决定未来科技话语权。
3、第三个大类是: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增设了国际邮轮管理、航空运动等专业。
比如国际邮轮管理,需要会英文,还得有危机处理能力;而航空运动专业的人才,需要熟练掌握各类航空运动器械操作,了解航空安全法规与应急处理。
低空经济崛起后,航空方向的人才缺口巨大,比如无人机驾驶员、跳伞教练,在市场上非常抢手。
4、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增设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视听工程、数字戏剧等专业。
从今年年初DeepSeek爆火到现在,大家应该也看出来了,AI不是敌人,而是工具。
而增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既是高校在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也是为社会经济发展赋能。
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孩子还小,离高考还有一段时间,调整方向完全来得及准备。
更关键在于,教育是为未来服务的,今天我们为孩子选的赛道,可能决定了他十年后是“人才”还是“人从众”,所以更要在这上面多花些心思。
如果孩子在学习这方面没有特别拔尖,也不必一门心思硬挤普通本科的独木桥,其实可以往职业教育方面考虑考虑。
第一步是兴趣班断舍离,砍掉烧钱且孩子抵触的鸡肋兴趣班,保留能迁移到未来的核心素养。
除此之外,也允许孩子有一些感兴趣的事情,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拆解玩具,有的孩子喜欢跟升学可能没多大关系的运动项目,我们也别轻易否定。
所谓的“走一步,看十步”,其实就是家长们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框架,帮孩子在政策的望远镜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系。
就比如这些新增专业,就是在告诉我们,未来国家有这些空缺,需要这些人才,可以引导孩子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这代父母要研究的教育课题,不是让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而是让孩子成为未来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