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科学传播如何做?他们有话说
作者:小编 日期:2025-05-09 点击数: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胡占凡在“未来地球:科学与公众传播”分论坛上说,有效的科学传播,不是枯燥的知识输出,而是一项融合专业技巧与传播艺术的系统工程,需要把复杂的科研语言转化为公众的日常语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以视频呈现的方式在同一场论坛上说,气候变化是科学,南宫28科学传播需要多费口舌,不仅对公众,也包括对大人物。
“现代气候变化的发展,经历了近两百年。”杜祥琬说,19世纪欧洲科学家对现代气候变化科学作出奠基性贡献的时候,中国还处在清朝。更重要的是,20至21世纪一系列全球的实际测量,证实并强化了现代气候变化认识的科学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集中全球科学家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系统的评估。
著有气候变化相关题材小说的科幻作家韩松说,以前科幻小说描写的东西只是存在于未来,现在未来已经完全“入侵”现实。每个人都需要更好地认识科学、理解科学,不然很多事情将寸步难行。
中国气象局二十四节气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宋英杰说,多年来做二十四节气科普,感触特别深的是,科普应该是双向科普和有文化感的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