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正式发布了第十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名单,中国能建601868)中电工程李晓宇博士成功入选。这是中国能建青年科技人才首次入选该国家级人才培养计划,是公司在科技创新与青年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突破。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是中国科协自2015年启动的国家级青年科技人才支持计划,大力扶持有较大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帮助他们在创造力黄金时期作出突出业绩,成长为国家主要科技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重要后备力量,打造国家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后备队伍。
李晓宇任职于中国能建中电工程科信部,主要从事高空风能利用新技术开发。针对中国高空风监测数据时空分辨率低精度差、高空风场无成熟选址方法的问题,南宫28官网首次开展0-5000米全年高颗粒度风资源监测,提出多源数据融合风资源评估与预测方法;针对伞梯高空风电捕风机理不明、运行姿态调节方案空白的问题,参与构建多工况伞梯开合度控制算法及软件;多项成果应用于安徽绩溪高空风电新技术示范项目。
近年来,她参与科技项目近20项,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获国际高空风能协会奖1项,电力行业优秀工程设计奖1项。参与编制行业标准1项,企业标准15项;获批发明专利10项,登记软著6项,发表论文十余篇。
科技创新离不开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李晓宇活跃于国际与国内多个国家级学术平台,在第十届国际高空风能大会上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参与国际能源署高空风能研究专项,参与中法碳中和中心、中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度参与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推动新能源技术在国际层面的互通互鉴。
同时,她是中国煤炭学会煤粉锅炉专业委员会委员、《南方能源建设》期刊青年编委、清华大学系友导师,深度参与学术出版与行业交流,每年受邀参加电力规划设计协会活动,为行业项目评审与技术发展贡献专业见解。
这些经历不仅提升了她的学术影响力,也促进了新能源技术在更广泛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作为一个新兴领域,高空风电技术百花齐放,技术路线多种多样,可查询的资料极少,研究初期面临诸多挑战。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科研团队从毫无头绪到坚定选择伞梯陆基技术路线,在探索中不断积累经验,突破重重技术难关。
面对国内外都难以找到成熟合作伙伴的情况,李晓宇和团队迎难而上,突入科技研究“无人区”,从高校、企业到设备制造厂家,走遍大江南北,开展调研与深入研讨。在公司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建立起一支稳定的合作队伍,实现了从理论研究到设备制造的完整链条,高空风电技术迈向新阶段,为中国新能源发展持续贡献重要力量。
入选第十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是荣誉,更是责任。李晓宇表示,将继续深耕新能源技术创新,勇攀科技高峰,助力中国能建中电工程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加速决胜建设世界一流能源科技企业,为推动中国乃至世界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