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记者专访。他表示,今年全国两会,他聚焦推动核电纳入绿电绿证体系、核电厂址周边高用能产业布局等话题。南宫28官方网站
绿电绿证作为认定可再生能源生产消费的重要凭证,在引导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推进碳减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绿证核发已经实现可再生能源全覆盖,核电作为稳定可靠的优质绿色低碳电力,尚未被纳入绿电绿证体系。
“将核电纳入绿电绿证体系是实现能源消费侧和供给侧协同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卢铁忠表示,目前我国核能发电占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装机和发电占比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如果能进一步明确核电在绿电绿证市场的定位,保障核电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同时满足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的双重需求。
此外,我国核电厂址周边高用能产业布局较少,尚未充分实现核电厂址与高用能产业规划的有效协同。目前核能在供暖、供汽、海水淡化、同位素生产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与风光水等清洁能源相比,核电具有近零碳排放、供应稳定、运行寿命长、热力工质参数范围广等优势。
卢铁忠建议,在“十五五”规划中做好核电厂址周边部署高用能产业的顶层设计,促进高用能企业在规划上与核电厂址统筹配置,并出台鼓励高用能产业使用核能的政策方案。同时对于待核准核电厂址,按照核电和高用能设施工程建设进度,做好统筹规划安排。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核电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卢铁忠介绍,事业从秦山核电站起步,到如今自主设计研发的“华龙一号”、“玲龙一号”模块化小堆,再到四代核电等相关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核电技术走在全球前列。
中国核电作为国内核能发展的中坚力量,全面贯彻核能发展“三步走”战略,近日发布公告,拟增资10亿元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可控核聚变是目前认知中的终极能源,中国核电要在未来能源——聚变堆上做出尝试。按照目前的规划,预计21世纪50年代左右能够实现发电。”卢铁忠说。
展望未来,卢铁忠介绍,将大力推动以核电技术服务为主体的国际化业务推广。去年,中国核电发布了“八方核护”核电技术服务品牌,已与巴基斯坦、阿根廷、法国等国开展合作,南宫28官方网站目前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已对我国核电技术能力表现出浓厚兴趣,正在积极洽谈合作事宜。
“AI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而电力的尽头是核动力。”卢铁忠说,今后就是和核能的发展问题,这两个领域相辅相成。无论是核能给算力提供清洁能源支撑,还是算力给核能提供管理经营上的效能提升,这是双方共赢的过程。
近年来,中国核电积极探索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据了解,中国核电旗下运行研究院、中核武汉前期自主研发的“核智·龙灵”和“核睿思语”大语言模型都已接入DeepSeek,在数据分析、智能回答等方面的工作效率提升40%至50%。
谈及人形的应用,卢铁忠表示,什么形态并不重要,关键要解决核电厂的需求。目前,中国核电已在日常机组巡检、海水隧道清淤、水下检修等方面应用智能机器人,接下来还会有更多应用场景。
此外,目前中国核电在核电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燃料组件等关键设备的运维保障方面采用了大量自主研发的特种机器人产品。中核武汉正在筹划设立核行业机器人专业化平台。
“相信通过进一步的发展,能够真正让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体现在核电经营的效益和安全上。”卢铁忠说。